量子点,也称为半导体纳米晶体,是一种具有量子限域效应的纳米材料。这些材料的直径通常小于10纳米,是当今纳米科技中的重要工具。
量子点在各种应用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,由于量子点材料具有优秀的发光性能和稳定性,因而被视为显示技术的理想材料。
量子点显示技术是一种先进的显示技术,其迭代过程经历了量子点管、量子点膜、量子点扩散板等阶段。其中,量子点膜是一种高端复合薄膜,由PET原膜、量子点层、隔氧阻水的阻隔层以及纳米微结构表层材料构成。据相关研究,目前量子点膜已经作为OLED后的第三代液晶屏材料,被商业化应用于计算机和电视屏幕等领域。未来,量子点膜有望大规模应用于柔性电子产品、加密量子通信等前沿领域。
蓝墨科技研发的量子点光学薄膜
与传统液晶显示器(LCD)相比,使用量子点显示材料的显示器能够提供更宽的色域、更高的色彩精度和更高的亮度。因此,量子点显示技术有望成为主流LCD的升级方案。
TCL量子电视
当量子点受到光线或电流的照射时,它们会根据粒子的大小表现出不同的颜色。粒子越小,看到的颜色越蓝;粒子越大,看到的颜色越红。这种独特的发光特性使得量子点能够有效地应用于显示屏中。为了使量子点显示能够准确地呈现色彩,需要对量子点层进行精细的配方工作,并对其厚度和均匀程度进行严格把控,以实现目标显示效果。
目前,量子点合成法主要有三种:水溶液合成法、有机溶剂合成法和电场约束法。这些合成方法的发展为大规模生产高质量的量子点提供了可能,推动了量子点在各个领域的应用。量子点和纳米材料为科技前沿开辟了新的道路,同时也为未来显示技术、通信技术和电子产品等领域的发展提供了强大的基础。
根据MarketWatch的数据,全球量子点市场规模在2021年达到了约38.25亿美元,并预计在2027年增长到105.92亿美元。在这期间,量子点市场的复合年增长率(CAGR)高达18.5%。这一趋势反映出量子点技术的广泛应用和市场的巨大潜力。
未来,随着技术路线的不断完善和优化,量子点材料应用领域将更加广泛,这不仅将带动量子点市场规模的高速增长,也将推动整个显示技术的升级和发展。
注:本文转载自百度创作者“乐晴智库”,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。